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名词解释)

2023-12-17 10:40:09  阅读 114 次 评论 0 条

本篇文章53成考网给大家谈谈孔子删诗说,以及孔子删诗说名词解释对应的自考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主张孔子删《诗》说的主要理由有几点?

1、主张这种说法的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汉代距离春秋、战国不远,司马迁所依据的材料自然比后人要多,也更加可靠。第二,古代大小国家有1800多个,一国献一诗,也有1800多篇,可见古诗本来是很多的。

2、孔子删诗说,只是诗经形成说法的一种,目前学界各有各的看法,没有定论。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汉代。

3、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一说。《史记·孔子世家》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4、现代的主要反对者是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当代的《诗经》学者基本上不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

孔子删诗说

1、“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删诗”问题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大公案。

2、“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后来班固、郑玄都支持这个说法。到了唐代的孔颖达编写《毛诗正义》,为郑玄的《诗谱》作疏,才开始提出不同的看法。

3、“孔子删诗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但这种说法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根据《左传》,吴公子季扎在周朝观乐时所看到的诗经版本与现代所看到的诗经版本基本相同,而那时孔子才8岁,因此孔子删诗的可能性不大。

4、最早出自司马迁著的《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5、孔子删诗说,只是诗经形成说法的一种,目前学界各有各的看法,没有定论。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汉代。

孔子笔削《春秋》、删减《诗经》的原因有哪些?

1、主张这种说法的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汉代距离春秋、战国不远,司马迁所依据的材料自然比后人要多,也更加可靠。第二,古代大小国家有1800多个,一国献一诗,也有1800多篇,可见古诗本来是很多的。

2、孔子的《诗经》起初先记载的是春秋以及春秋以前的各地诗歌,据司马迁记载,孔子《诗经》未删减前有三千余篇。后被孔子删掉了九成,留下三百零五篇。皆因孔子认为当时《诗经》驳杂不堪,所以只留下了礼仪和风雅之大道。

3、孔子的删定《诗经》。孔子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包括官方的、贵族的和民间的,共三千余篇,筛选、精编成了《诗经》。其中包含了三百零五篇诗,分作风、雅、颂三大部分。

4、孔子把《六经》删减,去粗存精,以免纷华浮逸的文辞扰乱天下人心,而使天下人从此抛弃华丽的文饰注重文章的实质,而不是用文辞来教化天下。《春秋》以后,各种华而不实的文辞日益兴盛,天下大乱。

孔子删诗说谁提出来的

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人是司马迁。在《诗经》的结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之说,后世引发长期的争论,从违双方论争纷纭,聚讼不断。

最早出自司马迁著的《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一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现代的主要反对者是梁启超、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当代的《诗经》学者基本上不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

到了唐代的孔颖达编写《毛诗正义》,为郑玄的《诗谱》作疏,才开始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孔颖达只是说孔子不会删去这样多的诗,倒没有公开否认孔子的“删诗”。

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一说。《史记·孔子世家》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删诗说的自考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自考内容,更多关于孔子删诗说名词解释、孔子删诗说的信息别忘了在53成考网查找喔。

本文地址:http://53chengkao.com/zikao/132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